中国车企“出海”正当时。
中汽协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量为491万辆,同比大涨57.9%,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
从2020年100万辆到2023年的近500万辆,中国汽车出口呈现出“节节攀升”的态势,连续四年实现百万量级跨越。
在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的关键转型期,中国车企迈入了“大航海时代”,开始了全新的征程。当前,中国自主品牌产品已经出口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车企“出海”的关键阶段:经过成熟市场的洗礼
尽管“中国汽车”已遍布全球,但全球化进程仍在起步阶段。要想避免在“出海”过程中被淘汰,中国车企必须持续提升竞争力,从而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的转型,助力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变强”。
因此,中国车企必须走好全球化之路。在这一过程中,接受成熟市场的洗礼是必经之路。
回顾日韩车企的全球化历程,不难发现,成功融入西方市场,尤其是北美和欧洲等成熟市场,是日韩车企实现全球化的重要基石。
日韩汽车制造商凭借基于当地市场需求的专用车型和成本竞争力在美国市场站稳脚跟,为其全球化之路铺好了坚实的基础,随后布局全球生产,并持续开拓新兴市场。
正如麦格纳整车事业部中国区副总裁彭君虎在接受采访时所言,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工业崛起并融入到西方市场,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
鉴于当前美国政府宣布将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收100%的关税,而欧盟在10%的关税基础上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最高为36.3%的关税,因此在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环境、市场体量和成熟程度,以及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优势,欧洲市场在中国车企的全球化道路上成功脱颖而出。
此外,彭君虎还进一步指出了欧洲市场对中国汽车全球化之路的重要性。“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如果中国车企能在欧洲站稳脚跟,有不错的销量和品牌积累,对于拓展其他市场,以及品牌发展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现在和国内的主机厂交流时,大家也会是这样一个共识。核心在于,欧洲市场可以让中国车企在品牌端和技术端证明自己的实力。”
虽然欧洲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规模,但对于处于全球化起步阶段的中国车企来说,“出海”之路并非坦途。
当前,除了贸易壁垒外,中国车企在进入欧洲市场的过程中也面临不少的“拦路虎”,如法律法规、当地消费者偏好差异化、成熟供应链体系缺乏、研发生产前期成本或耗资巨大、维修保养后市场布局缺乏等。
以汽车认证为例,欧洲市场对汽车的认证要求极为严格,包括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的安全测试、排放标准(如WLTP)等。蔚来汽车在进入欧洲市场前,就花费了大量时间和资源进行欧标的适应性改造和认证,而且这在中国品牌的“出海路”上并非个例。
在此情况下,为了减少入场障碍,节省时间和资源,中国车企全球化之路不能“单打独斗”,寻找成熟的当地合作伙伴至关重要。
中国车企出海的“最佳帮手”:具备全球化布局的当地合作伙伴
在中国车企向外扩张的路上,寻求成熟的当地合作伙伴,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减少全球化之路上的障碍。
那么,成熟的当地合作伙伴具备什么要素呢?
对于中国车企来说,成熟的合作伙伴需要具备以下要素:全球化布局、熟悉当地的市场、灵活性与适应能力、长期经验和视角、责任感和可靠性等。
基于此,作为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中排名前三的国际厂商,麦格纳就是中国车企“出海”路上的一个首选合作伙伴。
一方面,麦格纳的业务范围遍及亚洲、北美、南美、欧洲以及非洲,在28个国家设有342家制造工厂,产品布局涉及动力总成、机电智能、镜像、照明、电子、车身与底盘、外饰、座椅等汽车核心部件,为世界各地的汽车制造商提供出行技术和解决方案。仅在欧洲,麦格纳各个事业部共有110多家工厂,约50个工程和研发中心,五万多名员工。
另一方面,麦格纳拥有125年的整车服务经验,特别是在欧洲市场,拥有完善的生产体系和产品链。此外,麦格纳整车工厂采取灵活的生产策略,模块化的装配线可以实现在一条产线上生产不同平台和轴距、甚至不同动力总成的车型,可以在同一个工厂同时进行不同的客户项目,极大地提升了客户车型量产的效率。
聚焦在欧洲市场,麦格纳拥有独特的整车事业部,其奥地利格拉茨的整车工厂和斯洛文尼亚的霍奇工厂可以形成协同合作的工厂联盟,可以提供更加灵活和高效的生产服务。
麦格纳位于奥地利格拉茨的整车工厂坐落于欧洲中部,能够在整车制造过程中提供全面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包括车身、涂装和总装车间,涵盖制造工程、采购、物流、质量、SQA、IT等一站式服务。
而麦格纳在斯洛文尼亚的霍奇工厂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机场、铁路和港口,配备了涂装车间,具备根据客户需求扩展为整车制造工厂的潜力,进一步提升了可用产能。
凭借完备的整车代工和零部件布局,麦格纳可以助力中国车企的全球化拓展。
路径决策:车企如何选择最合适的“出海”方案?
那么,麦格纳该如何利用手里的资源,助力中国车企“高质量出海”?
目前来看,中国整车厂“出海”之路可大体划分为三种路径:整车出口、本地合作(中等批量)和自建工厂(大批量)。
以欧洲市场为例,三种路径各有优劣。
在打入欧洲市场的早期阶段,整车出口是最便捷且快速的选择,可以帮助企业快速试水,在销量较低的前提下整体成本效益较高。但考虑到欧盟正在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高额关税,整车出口不是中国车企扎根欧洲市场的长期选择。
因此,比亚迪、上汽等部分中国车企已选择在欧洲自建工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自建工厂从选址到落成周期较长,而当前正值中国品牌抢占市场份额的“关键期”,若不能及时抓住市场窗口期,就可能会被竞争对手捷足先登。
中国车企要想利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优势抓住机遇,就必须把握好时机,加快布局,尽快将产品投放到欧洲市场,确保在市场上的先发优势。
另一方面,虽然自建工厂拥有极大的经济效益,但这种模式门槛高、投资重、风险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对于车企的资源、经验和市场洞察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正如麦格纳整车事业部全球销售与市场副总裁库尔特·巴赫迈尔在接受采访时所言,“中国主机厂在欧洲市场的销量预期,还存在着非常大的不确定性,究竟市场反应如何,短期内还不明确。”
所以,从中短期来看,本地合作是中国车企“出海”的最佳选择。更重要的是,本地合作在市场响应速度、品牌声誉、地缘政治、供应链资源、碳排放要求等方面也具备与自建工厂同等或相近的优势。
特别是对于希望避免短期大规模重资产投资和希望分担风险的企业,或者希望在入场初期迅速抢占市场份额的企业来说,本地合作无疑是不二之选。
作为本地合作的优选伙伴,麦格纳是汽车行业一站式服务提供商,可以按照客户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交钥匙解决方案,覆盖车型升级、新车型全新设计、组装生产等所有环节。车企只需要一家供应商,即可获得多层面的成熟服务,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更重要的是,麦格纳可以助力中国车企在欧洲快速上市本地化生产的车型,从而规避高额关税。当前,贸易壁垒成为制约中国车企“出海”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车企既需要“足够多”的本地化生产来规避贸易壁垒,同时又希望“尽量少”的本地化程度来控制投资成本和运营风险,那么覆盖整车代工各个环节的麦格纳无疑是优选。
库尔特·巴赫迈尔也在采访中说道,“麦格纳可以提供非常高的灵活性,可以在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迅速地来帮助中国主机厂把握机遇,同时以麦格纳现有设施进行生产,能够让资本投入最小化。”
此外,麦格纳的灵活性还体现在其丰富的代工经验和广泛的合作伙伴。在整车制造方面,麦格纳迄今为止为11家整车厂进行了34个不同车型的生产制造,下线了超过400万辆整车,客户涵盖VinFast等造车新势力,宝马、丰田、捷豹等老牌车企巨头,以及北汽极狐等传统车企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足以满足各类企业的生产需求。
在整车制造方面,麦格纳与宝马集团已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合作,且合作仍在持续。2003年,宝马X3在麦格纳格拉茨工厂量产。随后,麦格纳还为MINI Countryman和Paceman项目提供工程和制造支持,后续又在2014年以分拆生产的方式承包生产宝马5系的一部分车型。2018年开始,宝马Z4开始在麦格纳格拉茨工厂投产。
与宝马的成功合作表明,麦格纳能够以高度灵活的业务模式为客户提供支持,既可以承担完整的整车项目,也可以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制合作模式,快速满足客户的要求,按时交付产品。
在中国汽车全球化的进程中,好的合作伙伴可以助力中国车企缩短产品上市时间,通过合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双方优势,创造协同效应。
而麦格纳,就是中国车企“出海”的首选合作伙伴。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大众便民网-未经本站允许,禁止镜像及复制本站。投诉及建议联系邮箱:linghunposhui@sina.com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便民网 dz.lejuju.com.cn 版权所有,备案号:皖ICP备2022015281号